
大众网记者 李瑶 通讯员 顾亚轮 青岛报道新宝配资
在信息奔涌、节奏加速的当代,如何让青年学子在数字浪潮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深度?如何让千年文脉在青春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?2025年,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“以青春之名,重拾生活诗意”为主题,开展了一系列贯穿全年的沉浸式诗歌文化活动。该活动由校团委牵头,数字商务学院学生会与“E见青心”辅导员工作室联合承办,通过“百日诗旅”“诗词竞技”“诗歌音乐会”三大板块,构建起“日常浸润—趣味竞技—艺术升华”的育人闭环,让诗歌从书本走入生活,从经典迈向当代,成为青年学子成长路上的精神灯塔。
百日诗旅:在坚持中涵养诗心,于经典中汲取智慧
“清晨诵读《诗经》的蒹葭苍苍,午后品味泰戈尔的飞鸟之思,夜晚与海子的‘面朝大海’相遇”——这已成为“百日诗旅·古今交响”校园诗歌成长计划中众多学子的日常。自2025年4月启动至7月收官,该计划以100天为周期,设置“古典之韵”“异域之声”“现代之思”“自然之歌”“哲语之光”“情感之河”“解构之镜”七大主题周,引导学生系统阅读中外经典诗作,从泰戈尔、普希金到余光中、海子,每天15分钟的坚持,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,更在古今中外的诗学对话中拓宽了文化视野。
值得一提的是,赵迎雪、吴佳群、张从俊、顾亚轮四位教师作为“诗歌领学人”,全程参与打卡、解析诗作、组织沙龙,形成了师生共学、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。每月一期的主题沙龙更是将诗意的种子播撒至更广阔的土壤:4月“古典诗词的意象密码”中,师生共解“落花”“残阳”中的文化密码;5月“诗与歌的跨界狂欢”让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与流行音乐碰撞出新声;6月“东西方诗歌的文明对话”则让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在诗歌中相遇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的不仅是审美能力,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。

“百日诗旅·古今交响”校园诗歌成长计划主题周海报

“百日诗旅·古今交响”校园诗歌成长计划诗签

“古典诗词的意象密码”主题沙龙
诗渊竞舟:以竞技激活诗情新宝配资,用创意传递诗韵
11月6日,“诗渊竞舟·词海破壁”跨时空诗词竞技会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举行。活动打破“诗词即背诵”的刻板印象,设置“诗词接龙”“诗技博弈”“创意突围”三大环节,全面考验选手的诗词积累、理解深度与表达能力。
“诗词接龙”环节,选手们妙语连珠、佳句频出,从“滚滚长江东逝水”到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展现出扎实的文学功底;“诗技博弈”围绕“月”“风”等关键字展开“飞花令”对决,现场气氛紧张热烈;而在“创意突围”环节,选手围绕“相思”“报国”“山水”等主题进行即兴创作与朗诵,将个人情感与诗歌意境相融合,彰显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。活动不仅为诗词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平台,更在竞技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创新的勇气。

“诗渊竞舟·词海破壁”跨时空诗词竞技会现场
诗音归途:用艺术融合经典,以情感连接心灵
作为系列活动的最终篇章,“岛屿回声·诗音归途”校园诗歌音乐会在11月24日顺利举行。整场演出打破传统舞台界限,打造沉浸式“诗歌岛屿”,通过“青春诗行”“乐动心声”“诗与远方”三个篇章,实现诗、乐、情的多维融合。
在“青春诗行”中,《满江红》《如果没有李白》《黎明》等作品的朗诵,既有豪情壮志,也有浪漫低语;在“乐动心声”中,《知否知否》《兰亭序》等古诗新唱,让经典在旋律中焕发新生;在“诗与远方”中,学生代表苏夏蕾分享了她与诗歌共同成长的经历,顾亚轮、张从俊两位教师则分别以李清照等诗词为例,解读诗人的人生境界与家国情怀,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。

“岛屿回声·诗音归途”校园诗歌音乐会现场
诗意延续:文化育人结硕果,青春筑梦正当时
“以青春之名,重拾生活诗意”系列活动不仅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的一次创新实践,更是“以文化人、以美育人”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。通过“百日诗旅”的日常浸润、“诗渊竞舟”的竞技激发、“诗音归途”的艺术升华,学院构建起一条从感知到认同、从学习到践行的文化育人路径。
学生们在诗中读懂了“中国精神”,在诗中坚定了“文化自信”,在诗中锤炼了“品格修养”。正如活动指导教师吴佳群所言:“诗歌的回声不会随活动结束而消散,它已融入学生的成长轨迹,成为他们走向未来的精神底色。”
未来,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“诗教+美育”融合模式,打造更多具有时代特色、青年气息的文化品牌,引导学生在诗意中成长、在传承中创新,努力培养既有人文底蕴、又有时代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
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